关于我们

专家组成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家组成员

  • 陈志南  博士  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重大新药创新)总体专家组专家、国家“863计划”“疫苗与抗体工程”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细胞工程与转基因生物分会会长、中国药学会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陈志南院士长期从事抗体靶向药物的研究工作,于2007年成功上市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新靶点肝癌靶向药物“利卡汀”,同时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抗,先后承担国家973、863、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重大项目16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8项,国际专利授权2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

     

     

  • 姚新生  药学博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教授  暨南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  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所所长

    基因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长期从事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及科研工作。已培养了68名博士(1名教育部全国百名优秀博士)、47名硕士、9名博士后;正培养博士生19人、硕士生18人、博士后4人。迄今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400余篇文章,1986年以来已有320余篇被SCI收录,他引2432次,每项平均引用次数:9.49,h-index:25。主编出版了《天然药物化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以及《超导核磁共振波谱解析》等三部全国医药院校统编教材及研究生教材;申请了79项专利,已获授权16项,成功研制开发新药4个。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2007年9月中国药学会百年庆典大会上,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科协主席韩启德授予中国药学会突出贡献奖。

     

     

     

  • 苏国辉  中国科学院院士  粤港奥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博士

    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原香港大学医学院解剖学系主任、首席教授、香港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共同主任、何冯月燕基金明德讲座教授、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香港神经科学学会创会秘书及前主席、香港脑科基金会及香港科学会理事会会员、兼任北京大学医学部、第四军医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及汕头大学医学院的客座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被暨南大学聘任。1973年毕业于美国东北大学生物系, 1977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博士学位。 苏国辉教授一直从事哺乳动物视觉系统的发育、可塑性及再生的研究。主要学术成就包括:⑴ 对视学传导路发育的开拓性研究,其论文已成为该领域的经典著作,广为国际性同行的引用;⑵ 对视觉传导路损伤后的可塑性研究;这些研究已成为70年代末及80年代的开拓性研究,同样受到国际性同行的重视和引用;⑶对视网膜损伤后再生的研究,从可塑性研究发展到视网膜再生的研究,苏教授带领团队创建了外周神经视网膜移植模型,首次证明成年鼠视网膜节细胞受损轴突可在外周神经中长距离再生。外周神经视网膜移植模型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同和应用。

  • 李校堃  医学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温州大学校长、暨南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名誉主任、兼职教授。主要从事生长因子及其相关基因工程药物的基础理论、临床应用研究。2009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创新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承担并顺利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国家“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国家“973”计划、浙江省科技攻关等项目。在国际上率先研制出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生物一类新药和1个含FGF胶原蛋白海绵III类医疗器械;在Cell Metabolism (IF 17.7)、JACC (IF 14.6)、TIPS (IF 10.9)、PNAS、Diabetes (IF 8.51)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83篇;出版FGF及生物药物专著7部;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0项,其中5项实现产业化;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4项、国家发改委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2项。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及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主讲的《生物技术制药》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为学科带头人,负责的药学学科被列为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药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

  • 洪岸  医学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暨南大学副校长、暨南大学科技处处长、暨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基因组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生物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人体生物组织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免疫学会理事,广州生物工程学会理事。洪岸教授长期从事基因工程药物及其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开展细胞因子和多肽,特别是FGF及其受体基因工程药物、突变体功能、FGF受体基因启动子活性调控等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863”项目、国家“十五”重大专项、国家“973”项目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培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十五”重大专项、广东省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团队项目、广州市科技攻关重大项目、“211工程”等项目。近年发表文章百余篇,其中SCI论文15篇;申请发明专利19项,已授权发明专利12项;获得省部科技奖多项;研发两个基因工程一类新药。

  •   

    李胜锋  百奥泰生物(SSE 688177)创办人和CEO, 兼任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李胜峰博士从事新药研发近30年,是百奥泰生物(SSE 688177)创办人和CEO, 兼任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在创办百奥泰前,李胜峰博士是旧金山湾区抗体技术公司Abmaxis (美国Merck 收购)的共同创办人和首席科学官。在此之前,就职于旧金山湾区生物技术公司COR (Millennium 收购)。1991年获得美国乔治亚大学博士,随后进入耶鲁大学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后入选耶鲁大学Donaghue Medical Research Foundation Fellow。获得60多项国际国内专利,涉及领域包括靶点发现、抗体工程与新一代抗体产品、产品开发,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EMBO J, Gene& Dev 和PNAS 等著名期刊。2008年入选乔治亚大学研究生院“为人类未来贡献的毕业生“”, 2009年入选“国家重大工程”人才项目, 2010年入选广东首批领军人才,2011入选广州市首批领军人才(百人计划)。2019年2月获得广州市开发区2018年度“创新人才之星”。

  •  

     

     

    杜振宁   博士  现任烟台大学药学院教授,山东省药学会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烟台市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

    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长期从事生物活性物质、生物药物和农用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发工作,先后开发出二类新药1项、四类新药3项,其中应用酶工程技术成功研制出国家创新药物FDP,填补了国内空白而荣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发出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产品2项、创新农用生物技术产品6项,并实现产业化。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ZL 200910009027.6)以及“杜博士”等国家商标注册证8个、生产许可证3个;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40篇,出版学术专著和参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类教材5部。留学新西兰期间,完成了重大专项“放线松中阿拉伯多糖的分离和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先后克隆了两个ACC氧化酶基因(TR-ACO2、TR-ACO3)并测定了基因序列,其成果收载在GENEBANK 中;该成果荣获新西兰梅西大学杰出科研成就奖和新西兰政府最高级别“光辉未来”博士奖学金(44名首批获得者中唯一的亚裔)。回国后,作为学科带头人参与创建了烟台大学药学院生物制药学科,建立了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制药硕士点,招收指导硕士研究生12名,2008年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科研方面注重以海洋活性物质为源头的生物药物和生物药肥等生物制品的创新性开发与应用研究,在国内率先提出“用生物药物解决农作物部分病害问题”的理念并成功产业化,是我国“用生物药物服务于绿色植保”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在研项目涉及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发酵法生产医药中间体等。鉴于在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2009年3月 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留学回国创业奖”,所创办的公司也荣获“2011年度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百家最具成长性创业企业”称号并于2012年9月与江苏省某上市公司成功并购重组。2012年3月荣获“山东省海外专业人士创新创业杰出成就奖”。

  • 廖化新   博士 “千人计划”学者,暨南大学教授,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人类疫苗研究所教授、科研所长,病毒学、病毒疫苗和免疫学专家

    拥有30余项国际专利及多项待批国际专利,涵盖了抗体,疫苗及相关领域技术等范围;在国际著名科学杂志共发表高水平文章120多篇,并担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评审专家和多种国际科学杂志评审专家等。历年来曾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基金会、Henry M.Jackson基金会等著名机构累计超过3,000万美元的多项重大专项研究基金资助从事艾滋病、结核病、流感、登革热等疾病的致病机理和疫苗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建立了全新的高通量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综合研发平台,并在传染病领域获得了大量具有重要价值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其中包括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抗艾滋病病毒、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的中和抗体,为世界范围内对抗这些恶性传染病开辟了全新的思路和广阔的空间,这使得该平台无论从科研还是从商业开发角度都有着广阔的前景和重大价值。

     

  • 顾军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北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先天免疫中的信号通路及其调节、炎症及炎症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在国际高水平期刊Cell和Nature上发表了多篇SCI论文。

     

     

     

     

  • 魏星  研究员,博士,博导

    1991,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博士学位;1991-1994,在美国耶鲁大学完成博士后;1994-2005,在美国Biogen Idec和Geron生物技术公司任研究员;2005-2009,被汕头大学聘为教授,担任干细胞研究组主任;2010年1月至今,被暨南大学聘为研究员。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了40多篇SCI论文,包括Nature Biotech(SCI IF: 31.085)和PNAS(SCI IF: 9.432)等;获得多项国内外专利;主持了多项国内外科研项目,包括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次应邀担任国际学术会议的分会主席。研究方向:1. 研究人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调节机理。2. 研究治疗多种癌症的单克隆抗体。3. 采用人间充质干细胞和生物材料支架构建人造肝脏和胰腺等。

     

  • Nancy E. Lane  医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老年健康中心主任、医学系副主任,HIN(K12)妇女研究基金共同主任,医学和风湿病学教授

    1980-199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中心医学指导教师(Instructor of Medicine)。20多年来一直从事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的治疗研究工作。目前的重点是骨活性剂对骨内矿物质的作用机制以及糖皮质激素导致的骨关节坏死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Rheumatology/Seminars in Arthritis and Rheumatism》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Arthritis & Rheumatism》共同主编(Co-Editor),United States Bone & Joint Decade Board 主席(President)。

     

  • 宫知远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科学系教授,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计算系统生物学项目(新加坡与麻省理工学院学术联盟第二阶段合作项目)副主席。研究领域涉及分子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转基因动物等。承担科研项目20项,获得国际专利8项。发表学术文章150余篇,其中包括Nature Biotechnology国际重要刊物30余篇。并担任多个刊物(World Scientific、Journal of Fish Bi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Zoology、JBMPGE)的编委。

     

     

     

     

  • 黄亚东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暨南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中心副总经理。2008年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计划,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009年赴美国洛克菲勒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细胞信号转导及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细胞生长因子应用基础研究及基因工程药物开发,昆虫免疫及抗微生物肽基因工程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863计划子课题、973二级子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教育厅重大项目,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项目。发表学术论文80篇,其中SCI收录30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9项。申报发明专利25项,授权8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并完成2个国家一类新药和1个生物制品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 王一飞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及学术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2007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2008年入选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计划,200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抗肿瘤、抗病毒药理学及创新药物研究工作。主持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0余项。获国家新药临床批件3项(盐酸千金藤原料药、盐酸千金藤注射剂及虎贞痛风胶囊);申请专利30项,授权专利8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

     

  • 熊  盛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主要从事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开发和相关应用基础研究。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1)蛋白质异构与活性调控,主要研究NDPK-A的氧化还原异构与其抑癌活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新型gp120靶向性HIV融合抑制剂的结构优化和作用机理研究。(2)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关键技术研究和相关药物开发,主要是CHO细胞旋转振荡培养体系的建立及治疗性抗体高效表达研究。近年在Brit J Pharmacol、Proteomics、PLoS ONE 、Immunol Lett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平均IF≈3,单篇论文最高他引35次,参编权威工具书《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一辑。

     

  • 姚冬生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微生物学会酶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转化医学与生物技术创新联盟理事、广州市微生物学会理事。主要从事蛋白质(酶)的结构与功能、微生物生物毒素与酶生物技术、毒素与病毒入侵的细胞应答调控的研究。1998年在国际上首先报道发现新酶黄曲霉毒素解毒酶,并且研究了该酶的催化机制,结构与功能关系等,成果被编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果年报》(2001年),核心技术获得21个国家的专利授权,在第17届、第20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分别获得银奖和金奖。所开发出的饲用黄曲霉毒素解毒酶制剂,获国家颁发新产品证书和生产许可证书,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CMC、摩根大通银行和暨南大学共同投资人民币2500万元对该成果进行产业开发。

     

  • 葛仁山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暨人口理事会生物医学研究中心资深科学家。1995年获得美国梅内姆博士后基金,主要从事间充质细胞发育(Leydig cell)以及内分泌分子药理学研究。从2006年至今,作为PI主持NIH R01基金3项,经费达到500万美元。在国际高水平期刊PNAS、J. Cell Biol、J. Biol. Chem等发表SCI论文近百篇。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11β-羟甾脱氢酶对糖皮质激素的双向调节作用,并建立了以糖皮质激素为靶点的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2009年,并与暨南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合作,进行间充质干细胞的发育及毒理学研究,获得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基金

     

  • Florian M. Wurm   博士,教授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PFL)细胞生物技术实验室主任,前任欧洲动物细胞技术学会主席,瑞士ExcellGene公司的创办人、首席科学官。主要从事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关键技术研究和基因工程药物开发,曾在德国Hoechst、美国Genentech等国际知名医药企业担任过要职,在EPFL和ExcellGene的实验室主要从事mL~2000L规模的旋转振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研究和细胞系优化、反应器开发等,为Roche、Amgen、Lonza等著名生物技术药企提供动物细胞培养工艺优化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在Nature、Nature Biotech、PNA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约160篇,拥有美国和欧洲专利近20项

     

     

在线客服